健康好人生

Latest
  • 心臟血管外科常見疾病解析
  • 給晚期肺癌病友的十二封信
  • 醫好咖 糖尿病足攻略
  • 血栓問題影響全身 心血管疾病治療解析
  •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
  • 眼睛雷射手術

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,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

「那是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,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,相當吃力。」劉明偉醫師表示,「根據患者的描述,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,但遲遲沒有癒合。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,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,傷口流出滲液,連走路都不方便。」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,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,並截掉兩根腳趾。劉明偉醫師表示:「其實,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,好好接受治療,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,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。」

吃出健康

Latest

低鈉飲食真的有效?研究揭示:七天內見效,快速降血壓!

你可能休假時出國個五到七天,想要好好犒賞自己、放縱一下,旅程中不斷吃吃喝喝,尤其喜歡口味重、特別鹹的拉麵、燒肉,一方面你會告訴自己「這是我努力工作後應得的」,「畢竟是休假嘛!只有幾天吃得放縱一點,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。」或者:「出門在外流汗運動比較多,當然應該要吃的鹹一點吧。」

急救懶人包

Latest

癌症專區

Latest

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,我們該如何自保?

點開新聞,禹旭看到「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」的標題,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:「你有沒有覺得,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?」 過去,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,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,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。然而,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,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、家人明明不到中年,竟然在30多歲,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。 究竟,「癌症年輕化,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」這樣的說法,是都市傳說,而是有憑有據呢?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
中年「罹憂鬱症」恐增晚年失智風險 專家推測與3原因有關

台灣已於今(2025)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,推估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,成為不容忽視的公衛議題,而國際研究發現,中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是影響晚年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。根據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報導,英國諾丁漢大學5月發表的研究指出,憂鬱症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,國際權威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委員會也在去年將憂鬱症列為14個可調控的失智症風險因子之一。

Read More

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!醫: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

高血壓長年被視為「沉默殺手」,更是目前全球造成死亡率最高、卻可被有效治療的疾病。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、心導管室主任王宗道醫師指出,相較於癌症難以預防,高血壓可透過藥物或相關治療方式控制,臨床上被視為預防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,也是公共衛生關注的核心指標之一。

Read More

骨髓纖維化新契機 醫籲加強「醫病雙向溝通」翻轉預後

骨髓纖維化(myelofibrosis)雖屬罕見,但近年檢測與治療的發展,正為患者帶來新契機,然而,許多患者因治療過程中出現副作用而擅自減藥或停藥,使治療成效大打折扣。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昱光指出,透過良好的醫病溝通,能協助患者建立穩定且持續的治療計劃,是提升存活期與生活品質的關鍵。

Read More

全台7-ELEVEN血壓站今起與300家診所結盟合作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共推「超商診所一線牽」計畫

面對代謝症候群高盛行、民眾自覺性低的隱形風險,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(5)日正式宣布攜手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,啟動「健康1+1:超商診所一線牽」行動計畫,推動全台217家7-ELEVEN「千禧血壓站」與基層代謝症候群防治診所結盟,目前已有310家診所加入合作,讓民眾在7-ELEVEN量完血壓後,可透過ibon自評風險高低,高風險者鼓勵積極就診接受醫師諮詢,完成者便可再回到7-ELEVEN領取免費蔬果預防三高。

Read More

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打造控糖新高度 92歲糖尿病友不洗腎活出高齡活力

「如果沒有你們,我應該早就出事了。」一名罹患糖尿病的92歲婆婆緊握著醫師的手,慶幸自己高齡仍能身體健朗,每週可以五天到機構跟大家打招呼,擁有穩定的生活品質與充沛活力。想起過去非常抗拒接受治療的她,甚至不願意打胰島素控制血糖,卻在醫師團隊的細心溝通、不厭其煩地家訪與衛教,讓她卸下心防,開始接受用藥並得以控制病情。

Read More

卵子數量不足、取卵好辛苦!養卵調理有助提升凍卵品質,張若偉中醫師圖文解析

「那是一位40多歲的女士,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,平時工作繁忙、經常出差。直到積極備孕時,才發現自己的卵巢功能已大幅退化。」張若偉中醫師表示,「她曾兩次嘗試試管嬰兒療程,卻連卵子都取不到,讓她非常失望。」

經過診治後,患者開始接受調養療程,後續順利取得卵子,雖然數量不多,但是經過多次取卵後,最終成功挑出一顆品質較佳的受精卵植入,並順利懷孕。後來,她還繼續努力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。

Read More

突破早期肺癌復發風險 醫師建議基因檢測及術後輔助治療

肺癌長年危及國人健康,隨著進入精準醫療時代,面對肺癌威脅也有治療策略可應對,早期肺癌患者面對術後復發或轉移的風險,藉由基因檢測幫助擬定最適合的輔助治療策略,對於術後存活率帶來正面影響;成大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任曾堯麟醫師指出,早期肺癌包括第1B期、第2期以及第3A期,術後2至3年可能面臨4至7成的復發風險,因此術後的輔助治療是關鍵。

Read More

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「這5件事」 心理師: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

現代人生活忙碌,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,通勤、工作和不斷增多的待辦事項填滿了週一至週五,根本抽不出時間與身邊的伴侶好好相處。研究伴侶關係的Mark Travers心理師日前在CNBC撰文指出,經過長期觀察,他發現維持親密關係其實不用額外多花時間,用心才是最重要的,不必等到週末,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,簡單的小儀式也能增進伴侶之間的感情。他也列出了幸福的伴侶在平日都會做的5件小事,雖然非常簡單,卻容易被多數人忽略。

Read More

【7/27世界抗頭頸癌日專訪】精準醫療推進晚期頭頸癌治療新方向,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成一線治療關鍵武器,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

免疫治療大幅推進了晚期頭頸癌的治療成效,謝孟哲醫師表示,「在開始任何第一線治療之前,務必進行PD-L1 CPS檢測,幫助醫師判斷該使用單獨免疫治療,還是免疫治療合併化療,才能發揮較佳的療效!」

Read More

荷爾蒙陽性、HER2陰性早期乳癌仍有復發風險,口服標靶搭配荷爾蒙治療幫助減少復發、追求治癒,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

「那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,在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後意外發現乳癌。」洪朝明醫師表示,「患者的腫瘤不大,屬於荷爾蒙陽性、HER2陰性早期乳癌,於是接受手術治療,也完成了抗荷爾蒙治療的療程。」

因為狀況穩定,患者便有一段時間沒有繼續追蹤,結果再次回到門診時,乳癌已復發轉移。即使是早期乳癌也有復發風險,千萬不能大意。根據研究,高復發風險患者使用口服標靶搭配荷爾蒙治療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,患者要和醫師詳細討論,善加運用。

Read More

微波爐會致癌?醫:使用方式不對才影響健康 容器用錯、加熱不均更危險

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簡單又方便,但「微波爐會不會致癌」也是民眾常有的疑慮。對此,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家庭醫學科陳昱彰醫師表示,答案為「不會」,微波爐是一個高效率的加熱工具,但不是利用「X射線」或「伽馬射線」加熱食物,不會讓食物變得有放射性,食物的分子或化學結構也不會改變,比起油鍋的高溫烹調,對營養成分的破壞反而更少。他也強調,真正影響健康的從來不是機器本身,而是民眾使用微波爐的方式,其中隔夜菜反覆加熱、用錯容器,或加熱後「外熱內冷」都是常見的「隱形殺手」。

Read More

心血管疾病居十大死因前四 高血脂成無聲殺手!新型藥物擴增治療選項

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為國人十大死因第2及第4位,而高血脂正是重要危險因子之一。台灣血脂衛教協會理事長、亞東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、心臟血管內科吳彥雯醫師指出,高血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、易被忽視,也被稱為「無聲殺手」。對於控制目標較嚴格的患者,臨床上經常輔以藥物治療,除了常見的他汀類藥物外,現也有新型口服ACL抑制劑和新機轉PCSK9抑制劑可供選擇,讓治療策略更具彈性。

Read More
Loading

追蹤照護線上